|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伯玉的《访禹穴至阳明洞》 全文:宛委山前舣画船,攀萝渐入太霄边。
 因寻大禹藏书穴,深入阳明古洞天。
 万壑秋光含细籁,数峰寒玉立苍烟。
 宝函金篆久稀阔,欲就皇人讲数篇。
 
 参考注释宛委山山名。《史记·太史公自序》“探 禹穴 ”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括地志》:“ 石箐山 一名 玉笥山 ,又名 宛委山 ,即 会稽山 一峰也,在 会稽县 东南十八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引《黄帝中经历》,谓 禹 登 宛委山 得金简玉字之书。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秦淮河 ﹞水满的时候,画船簫鼓,昼夜不絶。” 太霄天空极高处。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四:“太霄何冥冥,灵真时下游。” 唐  杨炯 《老人星赋》:“瞻太霄而踊跃,伏前庭而俯僂。”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荡累神宇澄,遗尘太霄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