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真形图历史词典解释
古代道家所用地图。首见于《汉武帝内传》,相传为汉武帝会见西王母而得此图。绘制时间说法不一。有认为汉初或汉以前,亦有认为东晋以前的。古代道士视为护身符。现存图主要有两类:一为明正统年间刊本《道藏·洞玄部·灵图类》中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原图本为彩绘手写本,以黑色表示山体,红色表示水体,黄色表示洞穴6*口。但《道藏》中的图已是黑白图。图中方位、水源、上山道路、山的高度及山体范围等用文字注记。二为明万历二年(1574)刻石的“五岳真形之图”,图碑现存河南登封中岳庙。图纵约108厘米,横约67厘米。各山岳之下均有一段文字说明。万历三十二年河南监察御史方大美令人依此石刻为底图,刻一更大图碑(300×100厘米)。
词语分解:
- 五岳的解释 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 形图的解释 图象,图画。三侠五义第一回:“臣夜观天象……恭绘形图一张,谨呈御览。”
历史知识推荐:佚特
指使种马逸而不劳。特是留作种马用之公马。佚通逸。使种马逸而不劳之目的,在于保证其精力充沛。周对种马已十分重视,周礼中掌管马匹调教之“廋人”,还有“佚特”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