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蹐地怎么写好看:
戴天蹐地书法图片
戴天蹐地历史词典解释
犹戴天履地。明 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见“戴天履地”。
词语分解:
- 戴天的解释 1.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礼记·曲礼上:“父之讐,弗与共戴天。”北齐书·赵郡王叡传:“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雪里归舟:“正是相逢恨少鱼肠剑,羞与仇人共戴天。”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蒙头债子羞无路,洒血寃儿憾戴天。”参见“ 不共戴天 ”。2.谓蒙受天恩。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
- 蹐地的解释 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喻谨慎戒惧。 唐 白居易 答冯伉<请上尊号表>:“虽鸿名未称,每劳蹐地之心。”
历史典故推荐:渡河三号
比喻至死不忘未竟事业。清钱谦益江上闻梅中丞长公讣诗之二: “勤王身自领弓刀,为国家真薄羽毛,嗣事阖棺留一含,渡河升屋应三号。”●宋史·宗泽传: “〔宗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瞿然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