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会计司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置,由宰相韩绛提举,总领天下财赋而较其盈亏。八年废。
官署名。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由宰相韩绛提议,于中书省设置三司会计司,遂由韩绛提举,总天下财赋而较其盈亏。既而事多濡滞,次年韩绛因此事罢相,不久本司亦罢废。
词语分解:
- 三司的解释 1.指三公。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李贤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渊明 从父太常 夔 尝问 耽 :‘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 唐 张说 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赡,则仪型六列者矣。”参见“ 三公 ”。2. 唐 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新唐书·
- 计司的解释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官署的统称。 唐 权德舆 唐故度支郎中裴公神道碑铭序:“其佐 钟陵 也,领留府之重,居议郎也,赞计司之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祖宗亲小事:“上留意金穀之务,一日尽召三司吏 李溥 等对於 崇政殿 ,询以计司利害。”宋史·钱即传:“时 长安 百物踊贵,钱币并轻, 贯 欲力平之,计司承望风旨,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民至罢市。”
历史官职推荐:钩盾令丞
官名。汉书·昭帝纪有“勾盾弄田”之语,勾盾大约是宫中的空地,故能辟为皇帝游玩的弄田。西汉置钩盾令及丞,属少府。后汉沿置,令秩六百石,以宦者为之,掌管京城附近诸池、园苑及其中果蔬等种植之事。其下有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