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德不逾闲 |
释义 | 大德不逾闲历史典故 大德不逾闲历史词典解释闲:木栏。引申为界限。 古时儒家认为人的大节要符合周礼,不能超越这个界限。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三国志.魏志.陈群传》:“(陈)群上疏曰:‘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 主谓 守住大节,不越轨。《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用于德行方面。也作“大者不逾闲”。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求其友声谓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言念平生,求其友声,适我愿兮,共得朋从之道。” 述宾 寻找朋友的声音。比喻寻求知音。语出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