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右虞候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隋代置,以开府为长官,员各一人,掌斥候伺非,下各设长史等官属。大业三年(607)改以率为长官,并置副率。唐武德五年(622)置为太子左、右虞候率府。
词语分解:
- 太子的解释 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月恐惧。——战国策·燕策有以报太子。荆轲知太子不忍。请立太子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虞候的解释 1.古官名。守望山泽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藪之薪蒸,虞候守之。” 孔颖达 疏:“水希曰藪,则藪是少水之泽,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为名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舆驾羽卫·虞候:“ 春秋 时, 晋 有候正主斥候,又有原候、候奄,则虞候之名盖因此。 齐 晏子 云:‘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本山泽望候之官。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职异矣。”2.古官名。 宇文泰 相 西魏 ,始置虞候都督,后因设虞
历史知识推荐:东绫锦副使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东班诸司使。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元丰改制,改从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