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声怎么写好看:
司声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谏官之属。《管子·七臣七主》:“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不,则所恶及身。”《管子集校·七臣七主》郭沫若按:“司声当是谏官之属。古者‘陈诗以观民风’,‘瞽为诗,工诵箴谏’,以为规戒。又《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尧有衢室之问’,‘舜有告善之旌’,‘禹立谏鼓于朝’,‘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武王有灵台之复’,皆司声之事也。”
词语分解:
- 司声的解释 负责听察民情之官。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 尹知章 注:“司声之官,随君所好,不为听其理乱之音也。”
-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
- 声的字典解释 声 (聲) shēng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
历史知识推荐:何绥
?—309 西晋梁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伯蔚。何曾孙。位至侍中、尚书。奢侈过于父祖,轻物简傲。被谮于东海王司马越,与缪播等公卿同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