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鍼历史词典解释
砭( ㄅㄧㄢ biān 边):古代用石针扎人体穴位治病。鍼:即“针”字。用石块磨制成尖石,称为石针,是我国石器时代应用的一种最古老的医疗器具。《南史.王僧孺传》:“侍郎全元起欲注《素问》,访以砭石。僧孺答曰:‘古人当以石为针,必不用铁。’《说文》有此砭字,许慎云:‘以石刺病也。’《东山经》:‘高氏之山多鍼石。’郭璞云:‘可以为砭鍼。’”后以“针砭”比喻规戒过失。
词语分解:
- 砭鍼的解释 亦作“ 砭针 ”。同“ 砭石 ”。山海经·东山经“ 高氏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晋 郭璞 注:“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按,砭,原误作“抵”。 唐 柳宗元 报崔黯秀才书:“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鍼攻熨。” 宋 范成大 病中诗之二:“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鍼?”参见“ 砭石 ”。
- 砭的字典解释 砭 biān 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砭石
- 鍼的字典解释 鍼 zhēn 同“针”
历史典故推荐:前尘之拜
源见“望尘莫及”。表示仰慕。自谦之词。宋 张孝祥代揔得居士:“瞻十乘之元戎,莫遂前尘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