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部承务郎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隋文帝置吏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又改吏部郎为选部郎,后又减郎的员额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吏部员外郎”,见该条。
词语分解:
- 选部的解释 官署名。 汉 置, 三国 魏 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晋书·职官志:“ 灵帝 以侍中 梁鵠 为选部尚书……及 魏 ,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南齐书·褚炫传:“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周书·李彦传:“﹝ 李彦 ﹞进号中军将军,兼尚书左丞,领选部。”参见“ 吏部 ”。
历史官职推荐:考察
任官制度。明朝定为考核官吏之法,分京察和外察,通称大计。分见“京察”、“外察”。 明清考课官员方法之一。明制,考察京官称为京察,考察外官称为大计。考察要发现和纠正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