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门怎么写好看:
丹凤门历史词典解释
唐都长安大明宫城南正门。龙朔二年(662)建。门内宫中正殿含元殿,南分京城翊善、永昌两坊,以为丹凤门街。门上有楼,下有三门道,门道均宽9米。曾改称明凤门,寻复故称。自高宗(李治)后诸帝移居大明宫,凡改元、大赦,皇帝则御此门楼举行朝会。
词语分解:
- 丹凤的解释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 晋 张华 注:“首翼赤曰丹凤。”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南朝 梁简文帝 汉高庙赛神诗:“白云 苍梧 去,丹凤 咸阳 来。”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明
- 门的字典解释 门 (門) mén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
历史知识推荐:灭瑶关
关隘名。位于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青盛附近。是进入八寨地区的隘口,地势险要。路旁石上镌刻有“灭瑶关”三字,故名。由于字旁的小字漫漶,无法知其原委,传说是明嘉靖时王守仁用兵八寨时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