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并州 |
释义 | 并州历史知识 并州怎么写好看:
并州历史词典解释①古九州之一。《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昭余祁故迹在今山西祁县西南、介休市东北,虖池今山西滹沱河,呕夷今河北唐河,涞水今河北拒马河,易水今河北易水。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领太原、上党、云中、定襄、雁门、代等六郡。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大部及河北、内蒙古一部。东汉治晋阳县(隋改太原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辖境扩大,增领西河、五原、朔方、上郡四郡,而少领代郡,相当今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及内蒙古狼山、阴山以南地区。东汉末辖境缩小。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复置。辖境继续缩小。唐辖境只相当今山西阳曲县以南,文水县以北的汾水中游及其以东地区。开元十一年(723)升为太原府。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仍为并州。移治榆次县(今市),七年又移治阳曲县(今太原市)。嘉祐四年(1059)复升为太原府。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理藩部领办处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并满档房、汉档房、俸档房、督催所设,为本部公务总汇之处。置领办二人,帮办二人,稽核文移二人,总看奏折四人等。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