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历史词典解释
《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顺:依顺;德:德行;昌:昌盛;逆:违逆;亡:毁灭。意谓符合依顺道德的,就能够昌盛繁荣,违逆道德的则会遭到毁灭。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云:“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欲一天下,当顺民心。”
其他 符合道德的就会昌盛,违背道德的就会灭亡。语出《汉书·高帝纪上》:“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告大王,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欲一天下,当顺民心。”△多用于告诫人君崇尚德治。也作“顺道者昌,逆道者亡”。
词语分解:
- 顺德的解释 1.顺从道德。易·升:“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孔颖达 疏:“地中生木始於毫末,终至合抱。君子象之以顺行其德,积其小善以成大名。”国语·晋语九:“顺德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2.美德。书·康诰“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孔 传:“大于天为顺德,则不见废,常在王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篤。”
历史典故推荐:修文地下
同“地下修文”。唐 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见“地下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