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盘古山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曾丰 |
释义 | 题盘古山二首原文太初盘古造乾坤,鬼力神筋擘混元。妙果虽圆心不有,凡身已蜕迹独存。 女娲石带补天色,波利岩余飞锡痕。 想与南安白衣老,三生元是一精魂。 诗词问答问:题盘古山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参考注释太初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濛,兆朕未形。”《云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时, 老君 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 (2).指太古时期。 唐 吴筠 《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惟 梁武帝 为此慨然,乃命 吴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终 齐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盘古即盘古氏。中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自从盘古开天地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鬼力作为仆从的鬼。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鬼力,且留下,等我见 阎君 去。”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一折:“鬼力将过弓箭来者。” 混元(1).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 李贤 注:“混元,天地之总名。” 唐 方干 《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宋 司马光 《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2).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似游 华胥国 ,疑反混元代。”《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妙果佛教语。佛果,正果。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离此生灭,证成妙果。” 明 李贽 《代深有先文》之二:“担荷而来,因其斋粮,可使随获菩提妙果。” 圆心圆形的中心点,到圆周上各点等距 不有没有 无所不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凡身凡人之身;血肉之驱。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敬真》:“五人相庆曰:‘同生浊界,并是凡身;一旦翛然,遂与尘隔。’” 蜕迹遁迹隐去。 金 段成己 《跋三堂王自写真》诗:“翛然蜕跡乘风去,一笑相逢喜拍肩。” 女娲石(1).本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之石。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墬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鷙鸟攫老弱。於是 女媧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宋 梅尧臣 《苦雨》诗:“洒尽天汉流,蒸烂女媧石。” (2).后称具异彩之石为女娲石。《太平御览》卷五二引 南朝 宋 王歆之 《南康记》:“ 归美山 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峩峩秀上,切霄隣景,名曰女媧石。” 补天(1).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后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运。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旧唐书·音乐志一》:“ 高祖 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八:“许国输九死,补天鍊五色。”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诗:“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参阅《列子·汤问》。 (2).道家养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养生之法,潜神内视,则五臟之气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达于脑中。脑为 崑崙 ,居上象天。补天即《黄庭经》所谓填脑;所谓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飞锡(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 隐峰 游 五臺 ,出 淮西 ,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 应真 飞锡以躡虚。” 李周翰 注:“ 应真 ,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於虚空,故云飞也。” (2).佛教语。指僧人游方。 唐 冷朝阳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餘事出山来。” 清 钱谦益 《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 (3).佛教语。指游方僧。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白衣(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三生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 三生有幸 一精(1).谓一意精心。 汉 刘向 《列女传·蔡人之妻》:“夫有恶疾,意犹一精,母劝去归,作诗不听。” (2).一种精气。《鹖冠子·道端》:“夫寒温之变,非一精之所化也。” 陆佃 解:“五精化气,然后寒暑成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