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斋先生遗集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简称《王心斋集》。明王艮(号心斋)撰。五卷。包括《明哲保身论》、《勉仁方》、《王道论》、《均分草荡议》、《答问补遗》、《乐学歌》等。艮重口传心授,不喜著述,现存语录诗文,由其子孙门人纂集。旨在明辨与王阳明学术之异同,阐述“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明代有六种刻本,清嘉庆间其后裔搜访遗版,与王襞、王栋著作汇印成《淮南王氏三贤全书》。清末民初袁承业重加校订,编成《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并附《王心斋先生弟子师承表》一卷。
词语分解:
- 遗集的解释 1.前人留下的诗文集子。 五代 齐己 寄匡阜诸公诗之一:“争学忘言住幽胜,吾师遗集尽清吟。” 宋 文同 读<渊明集>诗:“牎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今遗集不传,余偶得数首,録於左。”2.汇辑前人的遗作而成的集子。 邓实 谢翱<晞发集>后序:“乙巳之春,余在海上。 无锡 徐君 槃 赠余以 平湖 陆大业 刊晞髮集一册,云得之 滑县 暴氏 ,
历史知识推荐:火钟
钟鐘 一种计时工具。利用预制线香或蜡烛的燃烧来计时。在北宋已出现香印、香篆等计时工具,此两者皆用香料加上可燃材料细末,经印模制成长条或盘形,使燃烧的长度与昼夜时辰配合。熙宁六年1073沈立在宣州刻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