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门学生历史词典解释
即鸿都门学校的学生,该校学生,皆有一技之长。《后汉书·孝灵帝纪》:“始置鸿都门学生。”注:“鸿都,门名也,于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
词语分解:
- 鸿都的解释 1. 汉 代藏书之所。后汉书·儒林传序:“乃 董卓 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 东观 、兰臺、石室、 宣明 、 鸿都 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 晋 王羲之 书论:“ 蔡尚书 入 鸿都 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2. 东汉 灵帝 光和 元年设在 鸿都门 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出授高级官职。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杨沟连凤闕,槐路拟 鸿都 。” 唐 王维 谢御书集贤院额表:
- 学生的解释 1 ∶在学校学习的人2 ∶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历史官职推荐:宫大内司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之首,主管宫内事务。大魏宫内司高唐县君杨氏墓志:“自文绣大监改授宫大内司。”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六参见”内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