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刑不戮怎么写好看:
明刑不戮书法图片
明刑不戮历史词典解释
战国秦.商鞅《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6*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刑罚重执行又坚决,百姓便不敢以身试法,所以说刑罚严明了就不需要杀戮。后因以“明刑不戮”或“明刑无刑”形容严明法治的重要。
主谓 戮,杀。刑,法律制度。公民对法律了解,就不会轻易犯罪,被杀戮的事就不会发生。《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6*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褒义。多用于政治生活方面。
词语分解:
- 明刑的解释 1.明确的法令。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毛 传:“刑,法也。”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2.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 郑玄 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3.严明的刑罚。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 唐 白居易 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
- 戮的解释 戮 lù 杀:戮尸
历史典故推荐:河洲鸟
比喻求偶的男女。好逑传第十回:“世间多少河洲鸟,不是鸳鸯不并头。” 参见:○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