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六字歌词历史词典解释
北朝宗教文献名。出自敦煌文书(P.2385号)。卫元嵩撰。十二因缘观见于十六国时北凉石塔铭文,亦见于东晋译本《增一阿含经》,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佛教教义。卫元嵩在本歌词中使用了道家观念,如自称“住无为村”,又把迷6*情自悟者称为“无上天尊”,借用道教神祇名称形容成佛。本歌词反映了北朝佛道思想杂糅的思潮。
词语分解:
- 十二的解释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
- 歌词的解释 声乐作品中的词句平凡的歌词配上壮丽的音乐
历史知识推荐:拉里
一作喇里。即今西藏嘉黎县。地处自昌都县赴拉萨大道上。清康熙末设台站、粮员于此。本属西藏,1910年置嘉黎县,改隶川滇边务大臣。1913年改置嘉黎宗。1959年复改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