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令怎么写好看:
赋役令历史词典解释
唐时关于赋税、力役的法令。主要为对租庸调征收内容及办法的规定(不包两税法)。令文散见于《唐六典》、《通典》、《唐会要》诸书。日本养老时代的《赋役令》亦可资参考。
词语分解:
- 赋役的解释 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 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 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 汉 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 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 清 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清史稿·食货志二:“ 世祖 入 关 ,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
- 令的字典解释 令 líng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历史知识推荐:恩承
1820—1892 清满洲正白旗人,叶赫那拉氏,字露圃。咸丰年间以主事随僧格林沁抵拒太平军、捻军。累擢内阁侍读学士。同治年间历任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光绪元年1875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办惠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