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院卿怎么写好看:
武备院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长官。顺治十八年(1661)改兵仗局为武备院,由兼管大臣及三旗侍卫管理院事。康熙十六年(1677),以职掌事务侍卫一人掌院印。雍正六年(1728),改职掌事务侍卫为三品卿。乾隆十四年(1749)定卿额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由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掌综理南鞍库、北鞍库、甲库、毡库等四库,办理修造器械,陈设兵仗事。
官名。元、清皆置。元代武备院卿,正三品,为武备院长官,掌修理和储藏保管武器,并兼管受给。见《元史·百官六·武备寺》。清代武备院卿为武备院主官,位在兼管大臣之下,正三品,掌四库工作,修造器械,陈设兵仗。其佐官有郎中、主事等。见《清史稿·职官五·武备院》。
词语分解:
- 武备的解释 军备虽有文事,必有武备。——谷梁传·定公十年
- 卿的解释 卿 qīng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历史官职推荐:押运知州、通判
官名。宋制,上供漕粮常以知州、通判押运。宋史·食货志上三载:“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立东南六路州军知州、通判装发上供粮斛任满赏格,自一万石至四十万石升名次减年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