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子监 |
释义 | 国子监历史知识 国子监怎么写好看:国子监书法图片 国子监历史词典解释古代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隋大业三年(607)始置,设祭酒一人、司业一人、丞三人,另有主簿、录事。领国子学、太学。唐初改置国子学,隶太常寺。贞观二年(628)复置监,为管理中央学校的专设机构。设祭酒、司业为正、副长官,并以官兼师。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掌教者有博士、助教、直讲。龙朔二年(662)、垂拱元年(685)分别改名为司成馆、成均监,不久均复旧。五代后周改为最高学府。北宋沿后周之制,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端拱二年(989)改为国子学,旋复旧。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后,复成为掌管中央学校的总机构,下辖国子学、太学、武学、医学、律学、书学、画学、算学等。其职事官,北宋前期有判国子监事、直讲、丞、主簿、书库官等;元丰改制后,有祭酒、司业、监丞、主簿等。辽、金、元均作为管理国子学、太学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设有祭酒、司业、监丞等官。明初以国子学为最高学府,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学为国子监,置于南京,亦称国学。永乐元年(1403)于北京亦置,十八年迁都北京后,以原京师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遂有南北监之分。学生多由各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贡入肄业,亦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称监生。内设绳愆、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作。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明初,监生肄业后经见习可得补官,后科目盛行,出路日塞,捐例一行,挂名监生日多,赴京就学者日少,作用反不及府、州、县学。清顺治元年(1644)沿明制置。初隶礼部,后由本监自行办理。雍正五年(1727)始特简大臣总理监事。肄业生徒有贡生、监生之分,然通谓之国子监生。此外,算学、八旗官学隶国子监。其内设各厅、六堂,以及设官一如明制,唯官员有满、汉缺之分。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浴种蚕卵消毒方法之一。指洗净附着在蚕种上之蛾尿、鳞毛和病原等脏物。礼记·祭仪中已有“奉种浴于川”之记载。最早在孵种养蚕前,将蚕种放到河水或井水中浴洗干净。宋元时,已成为养蚕常规操作程序。自当年收种到来年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