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伯鸾之灶 |
释义 | 伯鸾之灶历史典故 伯鸾之灶怎么写好看:
伯鸾之灶历史词典解释源见“不因人热”。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伯鸾,梁鸿的字。清 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碑》:“徐尚书 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或叩之,答曰:‘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尼父之辕,恐近伯鸾之灶。且天仍梦梦,世尚滔滔,犹吾大夫,未见君子,徘徊渭川以毕馀年足矣。’”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城下之辱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参见“城下之盟”。 见“城下之盟”。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