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墓戮尸怎么写好看:
鞭墓戮尸历史词典解释
《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词语分解:
- 鞭墓的解释 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后汉书·苏不韦传:“﹝ 伍子胥 ﹞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魏书·刘昶萧宝夤等传论:“ 刘昶 猜疑惧祸, 萧夤 亡破之餘,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俱称晓了,咸当任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诚。” 清 顾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盖止于鞭墓,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参见“ 鞭尸
- 戮尸的解释 见“ 戮尸 ”。亦作“ 戮尸 ”。刑罚的一种。陈尸示众,以示羞辱。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求 崔杼 之尸,将戮之,不得。”晋书·王敦传:“有司议曰:‘ 王敦 滔天作逆,有无君之心,宜依 崔杼 、 王凌 故事,剖棺戮尸,以彰元恶。’”三国演义第二回:“发 张角 之棺,戮尸梟首,送往京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刘东山:“上虽不从言官奏,然有本当斲棺戮尸之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
历史典故推荐:亡羊多端
同“亡羊歧路”。宋 黄庭坚平阳阴张澄居士隐处诗之一:“牧羊有坦途,亡羊自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