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有眼不识泰山 |
释义 | 有眼不识泰山历史典故 有眼不识泰山历史词典解释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后因以“有眼不识泰山”用为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 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主谓比喻地位高本领大的人就在眼前却认不出来。语本《文子·九守》:“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金玉之声者,目不见太山之形。”太山,即泰山。元·柯丹邱《荆钗记·觅真》:“元来是你令兄,正是有眼不识泰山。”△贬义。指人见识浅陋;也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话。→有眼无珠 有眼无瞳 有眼如盲 有眼不识荆山玉 ↔独具慧眼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鸿笔丽藻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唐 源直心议释道不应拜俗状:“枢纽经典,畴咨故实,理例锋颖,词韵膏腴,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唐 李商隐上河东公启:“必资乎鸿笔丽藻,刻乎贞金翠珉,然后可以充足人天,发挥龙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