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转怎么写好看:
外转书法图片
外转历史词典解释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即指京官外用。其例始于顺治十年(1653),以少詹事等官外用为司、道。后又定为: 詹事、侍读学士、中允、编、检可外用布政使、按察使、参政、副使等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翰林官外用同知、运副、提举、通判,后又用为知府。雍正(1723—1735)初以编、检、庶吉士外用道、府、州、县。京官外用,京察外有截取保送,皆俟俸满保送。依班次改外用为府、牧、令、丞、倅。
清代铨选之制,内外官互用,凡有京官调任地方官,称为外转。
词语分解:
- 外转的解释 旧时谓京官转任外省同级官职。与内转相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许中丞:“其在吏部,为佞人 王篆 所排,外转僉事,后渐陟南京兆。”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且打点不到,仍要转出外头去做县丞主簿,不如这中书,纳完银就题授了,且又不外转。”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后来你老人家服满,升了二等侍卫,便外转了参将。”
- 外的字典解释 外 wài 与“内”、“里”相对:外边
- 转的字典解释 转 (轉) zhuǎn 旋动:转动
历史官职推荐:东堂监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三品蕴位。属流外官,地位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