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州怎么写好看:
丹州历史词典解释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汾州置,治所在义川郡义川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因丹阳川为名。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所在义川县(今宜川县东北,后移今宜川县治。宋改名宜川县)。元至元六年(1269)废。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汾州置,“以丹阳川为名”(《元和郡县志》)。治义川县(北周改名丹阳县,隋开皇初复旧名,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唐移治今宜川县,宋改名宜川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川县境。隋大业三年(607年)废。义宁元年(617年)于义川县置丹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丹州,贞观后属关内道。北宋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废。
词语分解:
- 丹的字典解释 丹 dān 红色:丹砂(朱砂)
- 州的字典解释 州 zhōu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
历史地名推荐:措勤县
在西藏自治区西部、冈底斯山北麓。属阿里地区。面积2.3万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1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措勤镇。措勤,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大湖”。1970年析改则县的路南四区另设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