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门水寨历史词典解释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松山。明正统九年(1444) 由三沙堡移此。清设烽火镇市。
词语分解:
- 烽火的解释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2 ∶比喻战火或战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水寨的解释 亦作“ 水砦 ”。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新五代史·死节传·刘仁瞻:“﹝ 世宗 ﹞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 淝河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今当先立水寨,令 青 徐 军在中, 荆州 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海岛便近去处皆设水寨,以据险伺敌。”说岳全传第二九回:“当时小嘍囉就开了水寨栅门,放那 岳元帅
历史地名推荐:大木头沟
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北部、昭苏河东岸。木头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200。清光绪年间建村,因村据沟边有贮木场而得名。农产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畜产牛、马、羊。有金矿和地毯、木箱、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