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茅 |
释义 | 三茅历史典故 三茅怎么写好看:三茅书法图片 三茅历史词典解释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溧(lì利)水、溧阳等县境。南北走向,高峰有丫髻(jì计挽束在头顶的头发)山(411米)、方山(308米)等。有蓬壶、玉柱、华阳洞和唐碑、元碣(jié揭,圆顶的碑石)等名胜古迹。传说西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又称三茅山,道教称此第八洞天。南朝梁陶弘景曾隐居于华阳洞。故此典常用以歌咏道士或访道求仙的意向。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以南)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他“山中宰相”。卒谥(封建时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论褒贬给予的称号)贞白先生。 【出典】: 《梁书》卷51《处士·陶弘景传》742页:“(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例句】: 唐·李群玉《送陶少府赴选》:“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唐·许浑《亡题》:“商令采芝寻四老,紫阳收术访三茅。” 唐·郑谷《池上》:“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宋·刘辰翁《摸鱼儿·守岁》:“人世间,空忆桃符旧句。三茅钟自朝暮。”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物极将返见“物极必反”。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一:“子亦知~乎? 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溃,有所郁。郁之也久,发之也必暴。”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