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怎么写好看:
五服书法图片
五服历史词典解释
旧说,古代王畿以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分别对天子尽不同的义务。服,是服事天子之意。五服的名称是: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 见《尚书·益稷》、《禹贡》等。“五服”的说法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但这种整齐划一的制度应出于后人(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人)的编制。从周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看,王畿及周围地方的行政区划并不是如此规整的,各地诸侯及少数族方国与周王室的贡服关系也未形成如此固定的格式。此外,尚有“九服”之说, 见《周礼·职方氏》,性质与此略同。
词语分解:
- 五服的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 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 周 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周礼
- 五的字典解释 五 w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
- 服的字典解释 服 fú 衣裳:服装
历史事件推荐:黄花岗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萍浏醴之役以来,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人力物力受到很大损失,致使部分会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