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马不畏鞭棰历史词典解释
疲劳乏力的马不怕鞭打,比喻穷困不堪的老百姓不怕严刑峻法。罢:通“疲”。汉代桓宽《盐铁论.绍圣》:“罢马不畏鞭棰,罢民不畏刑法。”
主谓罢,通“疲”。疲劳乏力的马不怕鞭打。比喻处于绝境的人而无所畏惧。语出汉·桓宽《盐铁论·绍圣》:“罢马不畏鞭棰,罢民不畏刑法。”李亚芬《军歌》:“大陆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罢马不畏鞭棰吗!’”△多用于表现处境遭遇。→罢民不畏刑法
词语分解:
- 罢马的解释 疲敝的马。淮南子·俶真训:“神伤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餘,故罢马之死也,剥之若槁。”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 鞭棰的解释 1.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欧榘甲 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 何其芳 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2.鞭打。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太平广记卷四八6*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终莫究
历史典故推荐:膏梁锦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梁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