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茅门 |
释义 | 茅门历史知识 茅门怎么写好看:
茅门历史词典解释即雉门。古代天子五门和诸侯三门之一。雉或误作茅,或误作弟、第、夷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曰:“荆庄王有茅门之法。”陈奇猷集释:“茅门即雉门也。《说文·隹部》‘雉古文作’,或省为弟,与茅形近而误。《史记·鲁世家》‘筑茅阙门’,即《春秋》定二年《经》之雉门两观也。诸侯三门:库、雉、路。外朝在雉门外。茅门之法,廷理掌之,即《周礼·秋官》:‘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也’。”《史记·鲁周公世家》:鲁“炀公筑茅阙门”。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作第,又作夷。”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名臣碑传琬琰集书名。南宋杜大珪编。一百零七卷。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收集宋代大臣碑、铭、传、状,起建隆、乾德,迄于南宋建炎、绍兴。系据诸家别集和实录国史汇编而成。其中共录碑传之文二百五十四篇,分为三编。上编二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