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右司议郎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右春坊舍人为右司议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词语分解:
- 太子的解释 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月恐惧。——战国策·燕策有以报太子。荆轲知太子不忍。请立太子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议郎的解释 官名。 汉 代设置;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 汉 秩比六百石。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 晋 以后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晋书·山涛传:“除议郎,帝以 涛 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牀帐茵褥。”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七:“长兄专城居,仲兄为议郎。”
历史官职推荐:河南令
官名。唐制为赤县令之一,参见“赤县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