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教清茶门历史词典解释
亦称闻香教。白莲教的支派。明万历间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人王森创立。王森被捕遇害,其子好贤和教徒徐鸿儒等于天启二年(1622)发动起义,旋被镇压。后王氏子孙继续传教,前后十余代,共达二百余年。清嘉庆间在江南组织起义的方荣升,即王氏再传弟子。教徒信奉无生老母,宣称弥勒佛出世,世界可大变。在清代,曾提出反清复明主张,其主要经卷《三教应劫总观通书》有“清朝已尽”,“胡人尽”,“日月复来属大明”等语。
词语分解:
- 大乘的解释 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 印度 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 中国 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法华经·譬喻品:“初説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唐 张祜 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禪心入大乘。” 苏曼殊 遁迹记:“
历史知识推荐:新民
①使民更新,教育人民,开发民智。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孔传:“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②新归附之民。北魏征服后燕等地之后,将所俘人口迁入京师等地,谓之新民。可不改其俗,实行计口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