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营官怎么写好看:
坐营官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明永乐 (1403—1424)中于京军三大营中五军营置。共六人,中军置大营、中营各一人。左,右掖,左、右哨各置一人,以勋臣充任。京营围子手营、幼官舍人营等亦置,各一人。景泰元年(1450)改三大营为十团营,遂罢。嘉靖二十九年 (1550) 复置三大营,每营均置一人,又称备兵坐营官。万历二年 (1574) 裁二人。各镇守总兵官下亦置,员额不等。其职为正兵,备城守,由兵部推选。
武官名。明初五军营有大营坐营官一人,掌理营务,五军、神机二大营所属各军(哨、掖)亦各有坐营官一人,掌本军(哨、掖)之军务。五军营所附围子手营、幼官舍人营亦各有坐营官以主持营务。
词语分解:
- 坐营的解释 安营,扎营。谓军队驻扎。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茶地移营诏:“此是前时行营坐营铺排如是,今宜听 东王 将令。”
- 官的字典解释 官 guān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
历史官职推荐:十三衙门
即内十三衙门。又称内十三道。清初宦官衙门之统称。顺治十年 1653 六月,以内务府事繁,依明内监二十四衙门例加以精简设立,即乾清宫执事官、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 后改宣徽院、司设监、尚膳监、尚衣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