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历史词典解释
憎:厌恶。 面貌使人厌恶,语言枯燥无味。语出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晚清文学丛钞.颐琐〈黄绣球〉八回》:“黄通理对黄绣球说:‘这真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也引作〔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明.袁宏道《瓶史.十好事》:“予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入耳。”《儿女英雄传》七回:“那穿红的女子,见他这等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怒气已按纳不住。”林语堂《大荒集.论读书》:“章太炎脸孔虽不漂亮,王国维虽有一条辫子,但是他们是有风韵的,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
词语分解:
- 面目的解释 1 ∶相貌面目可憎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还其本来面目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忠烈之面目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显出庐山真面目4 ∶指面子、脸面愧无面目见人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无味的解释 1 ∶没有味道2 ∶毫无趣味,枯燥
历史典故推荐:三星在天
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孔传:“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郑玄笺:“三星,谓心星也,心有尊卑、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