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直进士科历史词典解释
科举考试科目之一。金代为选拔女真士人而设。又称“策论进士科”。金世宗曾命颁行以女真大小字所译《尚书》、《易》、《春秋》等,兴办女真学校,择猛安谋克子弟学习。大定十一年(1171),始行策选之制。后定每场考试,应试者作策、论各一篇,要求在五百字以上,可免乡试、府试,直接参加会试、御试。十六年又定女直进士科要考三场,试“策”用女真文大字,“论”或“诗”用女真文小字。金代女真族名士多由此科出身。
词语分解:
- 女直的解释 即 女真 。详“ 女真 ”。
- 进士科的解释 隋 唐 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于 隋炀帝 ,至 唐 代特受重视。以后其他科目仅存空名,无足轻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太平广记卷一七八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进士科,始於 隋 大业 中,盛於 贞观 永徽 之际,縉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明 陈继儒 群碎录:“进士科, 隋煬帝 大业 元年始,后世因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
历史知识推荐:砑光
古称硟。用石块光滑面对织物进行碾压加工,使布质紧薄而带有光泽,增进织物的外观效果和实用性能。说文解字:“硟,以石扜缯。”段玉裁注:“硟以碾缯,今俗谓之砑。”该工艺出现于汉以前,历代有所发展。宋代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