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历史词典解释
二味:有两种味道,指有两样菜。重席:双层垫席。形容生活简朴。《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晋.王羲之《又遗谢万书》:“原君每与士卒之下者同甘苦,则尽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也作 ①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孟献伯相鲁……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词语分解:
- 重席的解释 1.层迭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层迭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饮大夫酒, 臧紇 为客,既献, 臧孙 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 杨伯峻 注:“重席,二层席。古代席地坐,席之层次,依其位之高低。仪礼·乡饮酒礼云:‘公三重,大夫再重。’则重席,大夫之坐。”仪礼·乡射礼“大夫辞加席,主人对,不去加席” 汉 郑玄 注:“辞之者,谦不以己尊加贤者也;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宾
历史典故推荐:百虑一致
谓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涂同归,百虑一致。” 见“一致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