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口怎么写好看:
洛口历史词典解释
①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十里,淮河南岸洛河镇。古为洛河入淮之口。《水经·淮水注》: “洛涧北历秦墟,下6*注淮,谓之洛口。” 《梁书·武帝纪》: 天监四年 (505) 二月,“遣卫尉卿杨公则率宿卫兵塞洛口”。即此。
②即今陕西洋县西河口。 河上源一支为洛谷水, 故河又兼称洛谷水。 《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 (410),“桓石绥因 (卢) 循入寇,起兵洛口”。胡三省注: “ 《水经注》: 汉水过魏兴安阳县, 又东至城南,与洛谷水合,水北出洛谷,谷北通长安,其水南流注汉水,所谓洛口也。”
(1)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北青洛河与高塘湖北入淮河之口。《水经注·淮水》:“洛涧北历秦墟,下6*注淮,谓之洛口。”(2)即今陕西省洋县西河口。河上源一支为洛谷水,故河又兼称洛谷水。东晋义熙六年(410年)桓石绥起兵于此,自号荆州刺史。
词语分解:
- 洛的字典解释 洛 luò 〔洛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
- 口的字典解释 口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
历史地名推荐:广平墟汛
在今广西苍梧县南广平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苍梧县图:南有广平墟汛,有外委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