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怎么写好看:
宰执书法图片
宰执历史词典解释
宰相与执政合称。北宋前期,宰执包括宰相、参知政事和枢密院长官、副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以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宰相,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长官、副长官为执政。元朝包括中书省右、左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及参加政事。
宰相的别称。因宰相执一国政柄,故称宰执。唐代以中书令、侍中任宰相,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也为宰相,皆称“宰执”。《旧唐书·许敬宗传论》:“马周、刘洎,起羁旅徒步,六七年间,皆登宰执。”宋代的同平章事、平章军国重事、使相、参知政事等,皆称宰执。见《宋史·职官一·宰执》。
词语分解:
- 宰执的解释 掌政的大官。宰;宰相朝朝“大学士”是宰相职。执,掌管宰执以下俱使之面面上坐。——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宰的字典解释 宰 zǎi 杀牲畜:宰杀
- 执的字典解释 执 (執) zhí 拿着:执刃
历史官职推荐:行在皇城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改行宫禁卫所置,设提举、提点、干当官,以诸司使、副使、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参见“皇城司”。 南宋置,为“行宫禁卫所”的改称,见“行宫禁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