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谕化导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清代特设劝谕化导风俗之官。雍正九年(1731),以征准噶尔,陕西、甘肃当师行道,任馈饷,故命兵部尚书史贻直为陕西宣谕化导使,偕侍郎杭奕禄前往。乾隆间,以两江士风“不振”,亦置四员,江苏、安徽各二员。掌宣谕朝廷德化,矫正风俗。皆为临时性差遣,事毕则解。
词语分解:
- 宣谕的解释 宣布命令;晓谕。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 张华原 ﹞深为 高祖 所亲待, 高祖 每号令三军,常令宣諭意旨。”隋书·长孙平传:“其后 突厥 达头可汗 与 都蓝可汗 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 平 持节宣諭,令其和解,赐縑三百匹良马一匹而遣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庚子九月,上宣諭宰执云:‘已指挥閤门,令今后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会则否。’”元典章·朝纲·不许隔越中书省奏启:“凡有詔
历史知识推荐:十款天条
拜上帝会的基本教义和守则。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洪秀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制定。仿自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中摩西所传上帝耶和华的十诫。第一,崇拜皇上帝;第二,不好拜邪神;第三,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