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污狼藉怎么写好看:
赃污狼藉书法图片
赃污狼藉历史词典解释
狼藉:纵横散乱,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魏书.崔暹传》:“初以秀才累迁南兖州刺史,盗用官瓦,赃污狼藉,为御史中尉李平所纠,免官。”唐.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
主谓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唐·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贬义。用于贪官污吏的坏名声方面。也作“赃贿狼藉”、“赃贿狼籍”、“赃秽狼藉”、“赃货狼藉”、“赃私狼藉”、“赃私狼籍”、“赃污狼籍”。
词语分解:
- 赃污的解释 亦作“贜污”,见“赃汚”。
- 狼藉的解释 1 乱七八糟;散乱、零散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满目狼藉杯盘狼藉2 也作“狼籍”
历史典故推荐:梦刀头
源见“大刀头”。指渴望归还。宋 黄庭坚次韵马荆州:“六年绝域梦刀头,判得南还万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