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知故犯 |
释义 | 明知故犯历史典故 明知故犯怎么写好看:
明知故犯历史词典解释明明知道不对,却有意识地去做。明.郑若庸《玉块记.改名》:“正是明知故犯,也因业在其中。”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律诗失粘》:“如陆放翁字务观,观本读去声,而当时即有押入平声为放翁所讥者。朱锡鬯诗‘石湖居士范成大,鉴曲诗人陆务观’,正用此事,所谓明知故犯,欲自矜其奥博也。”鲁迅《呐喊.狂人日记》:“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连动 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却故意触犯。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中国青年报》‘长知识’编者也是明知故犯,违反内刊规定的。”△贬义。多用于描写人的行为。→知法犯法 ↔安分守己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驷马不追同“驷马难追”。魏书.刑罚志:“何得以非正刑书,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驷马不追。” 见“驷马难追”。魏书·刑罚志:“何得以非正刑书,施行四海。刑名一失,~。”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