佥事道怎么写好看:
佥事道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清初,各省按察使司置佥事,分巡一定地方,为分巡道,掌理刑名。以其原职官秩分别系按察司佥事衔,凡由郎中、员外郎、主事、同知等补授之道员,即称之为佥事道,秩正五品。乾隆十八年(1753),废按察司佥事衔,佥事道之称即停用。
词语分解:
- 佥事的解释 1.官名。 金 置按察司佥事。 元 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皆置僉事。 明 因之,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有僉事。 清 初沿用, 乾隆 时废。元典章·刑部·枉勘死平民:“安抚司僉事 朱国楨 枉勘平人 谢二六 身死,虽无招承,其始谋情节,众证明白。”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三:“ 有明 武职之制……平时有左右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各係以同知、僉事及千户、百户、镇抚之级。
- 道的字典解释 道 dào 路,方向,途径:道路
历史知识推荐:清廷戊戌朝变记
书名。苏继祖辑录。一册。备载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四日1898.6.11—10.9间变法大事,其中关于光绪帝被祸之由,记述尤详。另载高楷所著刘光第、杨锐合传。末附杨锐家书一纸,并引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