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声切响怎么写好看:
浮声切响书法图片
浮声切响历史词典解释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并列 音韵的洪纤高下。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沈约、谢眺、王融以气类相推毂,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人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约尝谓自灵运以来,此秘未睹;大旨使宫商相变,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多用于音韵方面。
词语分解:
- 浮的解释 浮 fú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
- 切响的解释 重浊的字音。古人写诗讲究字音的轻重、清浊搭配得当,以求音节和谐。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李虚己 初与 曾致尧 倡酬。 致尧 谓曰:‘子之诗虽工,而音韵犹哑。’ 虚己 初未悟,既而得 沉休文 所谓前有浮声,后须切响,遂精於格律。”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美盛德之形容,故曰颂。其词浑浑尔,穆穆尔,不同雅音之切响也
历史典故推荐: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其他 某事经人口耳相传,即迅速散布于大众。宋史·选举志:“老儒读文,场尾~,致使文多有雷同,合取卷,参验黜落。”△多用于形容传播消息迅速、面广。→一传十,十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