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释义 |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史典故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史词典解释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一作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原意是说死的价值不同,是由于选择的目的不同。后以“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比喻人可以不惜一死,但死得要有价值。亦用来比喻人的作为其价值的差别有天地之远。 唐.李白《结袜子》诗:“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鸿毛轻。”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鼓腹游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唐.成玄英疏:“赫胥,上古帝王也……夫行道之时,无为之世,心绝缘虑,安居而无所为;率性而动,游行而无所往。既而含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