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衔怎么写好看:
试衔历史词典解释
 官制用语。又称试秩。宋制,分试大理司直、试大理评事、试秘书省校书郎、试秘书省正字、试寺监主簿、试助教六等。为幕职州县官的加官。又是一种出身,可以候选入官。宋初,以恩泽得授试衔,但不得赴选。太平兴国二年(977)诏试衔七选赴集,始得以参选。宋试衔与斋郎皆白衣,又称白衣选人。元丰改制后,改试衔及斋郎为 假版官,政和六年(1116)又改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三阶,皆未入流。
假版官,政和六年(1116)又改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三阶,皆未入流。
词语分解:
- 试衔的解释 古代朝廷授予官吏虚衔,未授正命,谓之“试衔”。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天下州府,例是摄官,皆结试衔,或因勘穷,便关诈假。”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当是时,所除正员官之外,其餘试衔、帖号止以宠激军中将校而已。” 胡三省 注:“试衔,谓试某官某阶,皆以入衔也。”
- 试的字典解释 试 (試) shì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试车
- 衔的字典解释 衔 (銜) xián 马嚼子
历史知识推荐:壕桥
 攻城器械。作桥以过壕,其长短以壕为准,由两根长粗圆木横固木板为桥,下施两巨轮,首贯两小轮,推抵入壕为桥。若壕阔则用折叠桥,其制以两壕桥相接,中施转轴,用法如壕桥。武经总要中的壕桥和折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