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大雅之堂历史词典解释
进不了文雅高贵的场所。比喻粗俗不文雅。瞿秋白《〈乱弹〉代序》:“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簧,居然登了大雅之堂。”曹靖华《飞花集.谈散文》:“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实无集印之必要。”亦省作“不登大雅”。朱自清《〈文心〉序》:“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述宾大雅,风雅,高贵。堂,厅堂。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作品的粗俗,不被人看重。有时也用作谦词。《儿女英雄传》首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种小说。”△多用于著作方面。也作“不登大雅”。
词语分解:
- 不登的解释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
历史典故推荐:着手成春
着:亦作“著”。接触,挨上。一动手接触,事物就随之成为春天的景象。形容诗文或书画创作挥笔即成,且笔法高妙,风格清新自然。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