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无诠次怎么写好看:
语无诠次书法图片
语无诠次历史词典解释
诠次:选择和编排。指言辞粗糙,未经选择和斟酌。语本晋.陶潜《〈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主谓 诠次,选择编排。言辞未加斟酌选择,次序未尽井然。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灯下草创,语无诠次,字条行草,伏唯涵察。”△贬义。有时亦用于自谦。 →语无伦次 ↔字斟句酌 字顺文从
词语分解:
- 语的解释 语 (語) yǔ 话:语言
- 诠次的解释 1.次第;层次。詮,通“ 銓 ”。 晋 陶潜 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輒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詮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唐 白居易 题道宗上人十韵:“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詮次。”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波罗蜜门:“全书十卷,菁华不外此二义,有所观浅深不同,层纍盘旋,如鸟道而渐上,以为詮次耳。”2.选择和编排。詮,通“ 銓 ”。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
历史典故推荐:邻丧不舂
谓邻里和睦, 明礼互谅。 唐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 “邻丧不相舂,公租无诟负。” 参见:○邻凶不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