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惠而实不至 |
释义 | 口惠而实不至历史典故 口惠而实不至历史词典解释口头上允许给人家好处而并不兑现。孔子认为,口头上允许给别人好处而并不兑现,怨恨、灾难就必然会落在他的头上。所以作为君子,与其口头上答应帮助别人,还不如不答应。 【出典】: 《礼记·表记》:“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三:“河间冯树楠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 其他 口头上说得好听,而实际上却没给人任何好处。语出《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虽然屡次在下《罪己诏》,申说爱民,但都是口惠而实不至。”△贬义 常用于形容只做表面文章应付的行径。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寝不安席因为心绪不宁,睡不安稳。汉书.郊祀志:“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一作“寝不安枕”。 见“寝食不安”。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