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元寺 |
释义 | 开元寺历史地名 开元寺怎么写好看:开元寺书法图片 开元寺历史词典解释①故址在今河北赵县城内。已毁。《清一统志·赵州》:开元寺“在州治西南。宋景祐间于寺中建石塔”。石塔即赵州陀罗尼经幢。 ②又称东大寺。在今河北邢台市东。《清一统志·顺德府》:开元寺“在府治东北。唐开元中建。元世祖两幸此”。 ③即今山西大同市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故名开元寺。五代晋时改称大普恩寺。明正统十年(1445)整修后,成为当时官吏习仪之所,改名善化寺。 ④又名莲花寺。在今福建泉州市内。始建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 ⑤即今台湾省台南市海会寺。本郑成功北园别馆,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改建。 ⑥北宋绍圣三年(1096)建,在今河南虞城县利民镇西南三里。后徙建于利民镇西南隅。 ⑦在今河南商丘县南。《清一统志·归德府二》:开元寺“唐时建。宋更名宝融寺,又名兴隆寺。内旧有唐颜真卿书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 ⑧唐开元元年(713)建,在今陕西凤翔县城内北街。寺内有吴道子画佛像。东阁有王维画墨竹。北宋苏轼《凤翔八观·诅楚文》:“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 (1)在福建省泉州市区西街。唐代为桑园,相传园主黄守恭以桑开白莲,舍地为寺,名莲花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现寺占地约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二塔等。大雄宝殿建于唐垂拱二年,相传建殿时有紫云盖地,因名紫云大殿。屡圮屡修,现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原应立石柱百根(实减柱六根),故别称百柱殿。殿内斗栱附刻飞天乐伎(嫔迦)二十四尊,殿前石台束腰间有人面狮身青石浮雕七十二幅。庭中榕树下分列唐至明历代所建各种小型石塔、经幢十七座。甘露戒坛在大殿之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建,历代重修。现存清初修建的重檐八角攒尖式建筑,为坛五级,仍仿宋制。坛顶藻井结构复杂,斗栱附刻二十四尊手持闽南民间乐器的飞天乐伎,别具风格。大殿西侧有古桑一株,传即唐代曾开白莲之树。东侧有檀樾祠,原祀黄守恭,为闽、台黄姓共同之祖祠。寺前有东、西二塔。寺中附属文物甚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宋代的古船馆建于寺之东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广东省潮州市甘露坊。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以来称开元镇国禅寺。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等。大雄宝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正脊饰以鸱吻和葫芦。大殿前月台施石栏望柱。栏板有78块唐代石刻,刻有佛像、鹿、猴、莲花等图画及“佛日增辉,法6*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等文字。殿前竖一对唐代石经幢,刻着《准提咒》和《尊胜咒》经文。寺内还保存有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大铜钟,重三千余斤;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陨石雕刻的香炉;明代的金木雕千佛塔;清雍正版《大藏经》一部,共7240卷。1980年殿宇进行大修。(3)又称海会寺。在台湾省台南市北。为“台湾三大佛寺”之一。原为郑成功北园别馆。为郑成功子郑经为母亲所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筑茅亭精舍,二十九年(1690年)改建为寺,名海会寺。嘉庆五年(1800年)改今名。建筑宏伟。内设佛学讲习堂等。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哈密河一名喀喇乌苏。在今新疆哈密市东。源出县东北,西南流经县治东,南流入大小南湖,折西潴为大泉海子。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1: “塔勒纳沁之岭,哈密河源出焉。其东为必柳岭水,合塔勒纳沁河,西南流径城西,二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