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镜 |
释义 | 铜镜历史知识 铜镜怎么写好看:
铜镜历史词典解释古代生活用具。以铜制成,用以照容,主要为圆板形,镜面光洁,镜背饰以花纹,背中央有钮,可穿绳握持。已知最早实例属于齐家文化,或素背,或有星形纹饰。商至西周的镜仍少,纹饰也限于弦纹、叶脉纹等。春秋时期开始发展,有动物形纹、蟠螭纹等图案,但尚不多。战国时盛行,楚镜特别发达,有饕餮纹、兽纹、鸟纹、蟠螭纹、羽纹、鳞纹、云雷纹、花叶纹、山字纹、菱纹、连弧纹等美观纹饰,并有透雕、镶嵌、彩绘、错金银等工艺。这时还出现有方形、多纽、夹层之类的特种镜。利用制造时镜面的微观变化,能映照出镜背花纹的“透光镜”,战国时也已存在。边远地区的镜,还另有传统。西周至战国的镜,只有极个别例子有符号或文字,镜铭到汉初才真正流行。有一种镜面内凹的镜,实际是聚焦取火用的阳燧。铜制的镜沿用甚久,直至清代才逐渐被玻璃镜代替。 铜镜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研口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北宋淳化五年994,王继恩攻李顺,由小剑门路入研口寨,即此。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